拆解糖尿腎謬誤 「腎」防病變

特約

發布時間: 2020/03/18 10:30

最後更新: 2020/03/18 12:32

分享:

分享:

糖尿病和腎病看似沒甚關連,但原來香港每年有逾千宗洗腎新症,當中超過一半是由糖尿病引致,兩者關係密不可分,實在不容忽視。腎科專科醫生建議,患者應及早控制高危因素,定期檢查腎功能,正確用藥及改善生活習慣,以預防慢性腎病來襲。

血糖長期偏高會引發多種併發症,其中不容忽視的慢性殺手是「糖尿腎病」,本港現約有70多萬人患有糖尿病,每6位糖尿病患者便有1位出現腎功能急劇下降,約半數需洗腎和腎臟移植的末期腎衰竭新症,均由糖尿病所引致。

糖尿傷腎 無聲無息

不少人以為糖尿腎病會有如糖尿病般,發病初期會先出現口渴、尿頻等「警號」,其實不然。香港腎科學會義務司庫、腎科專科醫生容震宇解釋,「糖尿腎病早期病徵不明顯,甚至可說是無聲無息,到察覺到出現嚴重蛋白尿、腳踭、眼袋等水腫、氣喘、易疲倦、骨痛等症狀,患者的腎功能可能已嚴重受損,甚至已經屬於晚期腎衰竭,而這個階段的病情已屬較難控制。」

腎科專科醫生容震宇指出,糖尿腎病早期病徵不明顯,甚至可說是無聲無息,不容忽視。

通過檢測血液內的肌酸酐濃度,推算出估計腎小球過濾率(eGFR)是反映腎功能的重要指標,並按這個數字把腎功能劃分至5個階段(詳見下表),「當eGFR的數值大於60 ml/min/1.73m2,屬於正常階段,而當檢測出eGFR低於60 ml/min/1.73m2,即腎功能出現中等至嚴重程度的損耗,而當eGFR低於15 ml/min/1.73m2,已屬於末期腎衰竭的階段,這個階段的患者已需要進行洗腎,甚至換腎。」容醫生提醒,腎功能下降可以是無聲無息,當演變到末期腎衰竭便無法逆轉。

糖尿腎病雖然來得無聲無息,但其實糖尿病患者只要及早控制好血糖及定期檢測,有機會延緩惡化,可避免洗腎或換腎的危機,「曾有研究及文獻指出,如果腎功能或eGFR屬於第三、四階段的糖尿病患者,若把HbA1c(糖化血紅素)穩定維持在6至7%,洗腎和換腎的風險可大大降低。」

控糖護腎 延緩惡化

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保護腎臟及延緩惡化,而眾所周知控制糖尿病可能會用上胰島素,事實上個別患者早於確診初期已可使用胰島素針劑及早控制病情,「隨著患病年期愈長,或血糖控制不理想,患者的胰臟功能衰退,令胰島素分泌不足,注射胰島素能補充體內的不足,有助將血糖維持在理想水平,同時配合生活習慣包括飲食及運動的改善,可有效預防糖尿腎病或延緩病情惡化。」

隨著醫療及藥物科技的發展,現時胰島素的使用已非常方便、安全,而使用較新型胰島素的患者只需每日注射一次,藥效就可持續一整天,配合健康的生活模式,患者可有效穩定血糖水平。糖尿病患者以保持積極、樂觀的態度面對這個長期病患,「應還原基本步,好好控制血糖、血壓、血脂,戒煙、戒口,少吃鹽和糖、多吃高纖,更要保持適量運動及接觸陽光,而且要跟從醫囑用藥,如以胰島素控制血糖,切勿自行停藥減藥,並進行糖尿病併發症年度檢查。」
 

糖尿病患者應遵從少鹽少糖高纖的飲食原則,並要好好控制血糖、血壓、血脂。

想知道更多有關糖尿腎病的資訊,記得留意以下短片。

(資料由客戶提供)
此文章由賽諾菲支持撰寫
SAHK.GLA.20.03.0108b (03/2020)